在報紙這個產業,有個國際組織IFRA,這個組織的亞洲分會每年會頒發亞洲媒體大獎(Asia Media Award),針對亞洲各國報紙和雜誌的內容做評比,並頒發金、銀、銅獎,項目有Asian Newspaper Color Quality Award色彩品質獎、Best in Design Award最佳編排設計獎、Best in Newspaper Infographics最佳新聞圖解獎、Best in Photojournalism Award最佳新聞攝影獎、以及今年新增的Best in Newspaper Supplement Award最佳報紙附件獎、Best in Special Coverage最佳特別版(地方版),以及Best in Online Media最佳網路媒體獎。

今(2008)年,國內的蘋果日報以及聯合報分別獲得最佳新聞圖解獎(蘋果獲得,銀、銅各一)、最佳新聞攝影(蘋果獲得,銅獎)以及最佳編排設計(聯合獲得,銀獎)。這樣的成績,以亞洲各國來看,已算不錯。查了一下歷年獎項,香港媒體是這個獎項的常客,反而日本媒體較為少見,可見著重視覺呈現的港媒要比一向保守的日本媒體更加吸引評審的目光。而嚴格來說,蘋果日報也是港系,許多主管是從香港來,當然也把港媒那套重口味的視覺設計風格帶進台灣,也許是因為這樣,蘋果是該獎榜上的常客。而其他大報,我曾看過自由時報在數年前也得過獎,近年來則不見蹤跡。

我從中觀察到的,除了視覺設計和攝影,更令我覺得印象深刻的是這個獎對於新聞(知識)圖解的重視。

報紙做為社會大眾的資訊提供者,除了把關,更重要的是如何將訊息更清楚、更正確地傳遞給閱聽人,此時,若有適當的圖解,有助於還原新聞現場的真相,或者,能夠表達抽象的訊息或概念。前者,我認為不用解釋,而後者,請您先看看面這張圖:


 (來源:蘋果日報插畫人員余盈潔

這張圖是余小姐去(2007)年幫蘋果繪製的一張壓縮式(ESPRESSO)咖啡機運作原理的圖解。從主圖,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透過解剖式的呈現方式,讓讀者可以對於機器如何泡出一杯濃縮式咖啡有更深入的理解,包括水怎麼輸送、怎麼煮沸、怎麼滴進濾斗、怎麼變成蒸汽,全部一目瞭然,這麼一張圖的力量,抵得過文字的千軍萬馬。簡而言之,圖解就是把一個抽象的概念或現象,用繪圖的方式表達出來,其中,可能涉及空間的變化,也可能涉及時間的演變,圖解能讓死板板的知識“動”起來,讓抽象的概念變成具體的圖片。若沒有圖解,編輯可能要費事地將咖啡機剖開,才能拍到內部的管線;而拍到內部的管線了,就沒有辦法讓咖啡機再度運作,拍攝出水的情形。用圖解的方式,不但能將time-base(動態)的影像在靜態的紙面重現,也能讓3D的空間在2D的畫面中呈現,而且這些元素都能夠合理地、美好地呈現在讀者眼前,這就是圖解的力量,而這個頁面,也讓蘋果拿下一座銀獎。
 
身為編輯,尤其是負責科普書籍的編輯,對於這樣的圖片呈現方式,應該不陌生。我們常常在處理這種版面,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如何利用太陽能發電、河川的侵蝕作用等等……,科普書有太多知識需要做適當的圖解,從我一開始擔任相關美編時,這就是我工作最主要的課題之一。當時因為同時要負責編排與圖文整合,在排版時我就必須要就版面的圖片傷腦筋,因為作者通常不會提供像上面的圖片,有的只有文字和圖片說明,圖片有90%必須自製,因此美編或插畫人員必須要去發想,如何將課文中的圖片需求,轉變成學生可以理解又正確的圖解,當然,專業知識的部份尚需要編輯與作者的協助。在我現在就職的公司,情況比較單純,內文的處理是由編輯負責,通常是由作者直接提供圖片,或者由編輯找資料,再請繪圖人員繪製;但是因為知識隨著學習年段提昇而變深、更專業,圖片的繪製變得難度很高,此時,編輯所扮演的角色就極為重要,如何將抽象的原理、概念,轉化為視覺化的圖解,這就需要一些功力了。
 
另外,插畫人員的理解力也很重要,若插畫人員只是照本宣科,完全按照編輯提供的圖片來繪製,那麼成品一定不會太有說服力;若是插畫人員能夠就知識本身先自行消化一下,那麼畫出來的作品就會大不同。不經思考的作品,會像塑膠、像模型;經過繪圖人員消化訊息過的的圖,才會是一張活生生的圖解。我以前配合過的插畫師張燈睿先生,他甚至會就接稿的題材自己去觀察、去拍攝照片,例如杜鵑花,他會自己去研究、去紀錄,畫出來的構造圖就很寫實、很正確,而不會像卡通漫畫。
 
回到這張圖本身,咖啡機的運作原理其實蠻簡單的,我想,獲獎的原因一部份應該是因為題材,應該很少有人會想到把咖啡機這麼開腸剖肚,把它變成版面的主圖,用放大鏡來觀察它的運作過程。把日常生活中平凡的題材加以深入剖析,我會想到第一個全力去做這件事的英國Dorling Kingsley(DK)出版公司。這家公司的出版品,幾乎每一本書都在做這件事,用視覺化的方式,帶領讀者深入每個物件、每個概念、每個原理、每個歷史故事……等等;更有甚者,有一套書更變本加厲,把每個物件都拆開,一環環的零件清清楚楚地呈現在紙面上,或者一節節的莖幹、一層層的樹皮,完完全全揭露在讀者眼前。回想我自己剛開始接觸這家公司書籍的時候,只有“震撼”兩個字可以形容,因為他們把所謂“圖解”,真正做到淋漓盡致,帶領讀者進入一個物件的視覺內在世界,去領略每件事物的真相以及美好,這真是一個以知識傳遞為主的出版公司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了。
 
身為圖文科普書編輯,我們有責任將抽象的知識,用更深入淺出的方式呈現給讀者,而最好的方法,就是圖解,包括如何將圖片的說明功能發揮出來、如何用圖片來輔助抽象、艱深的概念,或者如何能用一張圖取代一大篇文章或好幾張圖片。就像最近流行的一句話“有圖有真相”,如何用圖還原真相,這不但是報社人員的工作,更是一個圖文書編輯的職責。“眼見為憑”這四個字,在這個越來越重視覺的世界裡,越能彰顯出價值。
 
 
[註]
IFRA,世界報業及傳媒重要組織,總部設於歐洲,會員遍及60個國家,擁有超過1100名會員。
 
[相關連結]
.蘋果的報導《蘋果》圖像出色 獲3獎項
.All About Newspapers: 7th Annual Asia Media Awards 2008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Copyright ©2006-2011 Oliver J.P. Wu 吳榮邦(莫方) | Blogger Templates by GeckoandFly modified and converted to Blogger Beta by Blogcrowds.
No part of the content or the blog may be reproduced without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