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YODEX 新一代設計展

5/14參觀了2009新一代設計展,整體感覺和去年其實差不多,尤其是個人認為的指標名校實踐、輔仁等大學,但其中也有表現亮眼的,如大同大學,在產品設計和數位媒體設計入圍獎項緊追在實踐之後;讓人跌破眼鏡的則是成大和中原商設,後者除了一兩組之外簡直是慘不忍睹。
整個展看下來,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是實踐工設,整體水準一致,也屢有如同他們展覽主題的"Out of the Box"的令人驚艷之作,更囊括所有入圍產品設計獎項129件裡的24件,創意和美感都有業界水準,其他學校的產品設計,多數看起來都嫌完成度不夠。

以下的思考,還是主要聚焦在我熟悉的平面設計領域。

今年,逛新一代,我思考的是個人行銷這個問題。既然畢業展是把學生推進社會的行銷行為之一,那麼若以這個標準來看,這樣的展覽模式還有其他可能嗎?

我赴美就讀的沙凡那藝術學院(SCAD),課程的終結有個Portfolio Design課。這個課程的主要內容就是在帶學生完成一個凸顯自己特色的作品集,並教學生如何打進就業市場,包括寫求職信、履歷。公開展覽畢業製作?不必要。美國太大,辦畢業展多數無法讓未來可能的雇主看到自己的作品。

台灣則不然,絕大多數的學校,現在已經把做畢業製作當作畢業條件之一,而大多數的畢製都是要分組進行,因為幾乎所有的畢製都是要花大錢的,講究的組別,多數是將作品送實際印刷與加工,以獲得最佳效果,當然所費不貲。

當然,以畢製作為四年大學所學的精華呈現,無可厚非,學藝術的最重要的就是交出作品,業主也主要以作品來評斷學生的設計水準,若是四年之間課堂作業多數拿不上檯面,有個精美的畢製作品當作作品集的門面,很有加分效果。問題是,若是小組作品,單看一件畢製作品如何能看出個人設計能力的高低呢?

這又回歸到亞洲和歐美文化的差異了。亞洲人重團體,歐美人重個人表現。我在美國修課時,也有做過需要和幾個同學合作的大案子,不過和同學間的分工非常清楚,教授對於每個人的表現也一目瞭然,最後落到個人作品集,在呈現該案時也會凸顯自己的部份。

所以,若是以個人行銷的角度來思考畢業展,會覺得實踐大學的方式是比較利於個人的,因為他們展覽的方式是以呈現一個概念為主,沒有分組的小攤位,系所的作品集專刊也是以個人作品集結的方式來編製,分組的作品則另有專書呈現,對於日後個人的自我推銷是非常有利的。

今年度,我看到很多視覺上仿效實踐大學的作品/展場設計,希望日後也能看到其他學校在精神上也可以參考上述的做法,畢竟藝術創作說到底是很個人化的行為。另外,隨著藝術學校/科系/學生的增加,其實畢製呈現方式是否一定要像傳統或者實踐大學的兩種模式,有沒有其他可能,個人認為很有空間。另外,在創作主題上,還是有很多復古或是從傳統汲取靈感的作品,個人認為多流於公式與模仿,了無新意。跳出框框吧!創作其實也還有很多可能的。

以下圖文若有誤植,請惠予指正,謝謝!
 
↓個人認為未達水準的中原商設展場設計,主題和設計都很詭異。
Booth

↓每年總是有一兩組令人眼睛一亮的插畫作品,這是中原商設的"Some Body Knows"作品之一。
Painting with Wax
 
↓改造傳統圖案,風格甜美的"清影窯曳"組作品(中原商設)。
Converted Chinese Pattern
 
↓改造臺灣傳統婚禮圖騰,賦予新意的"好囍器"(臺灣藝大)。
Logo
 
↓文字是槍(臺灣藝大)
Words as Gun
 
↓招惹螞蟻的調味罐(陶瓷+金工/臺灣藝大)
Ants Salt/Pepper Can
 
↓令人眼花的展場設計(臺灣藝大)
Booth Design
 
↓層峰疊幛的"孫子兵法",很引人入勝。(臺灣科大)
The Art of War
 
↓實用又美觀的組合式傢具(臺灣科大)
Organic Furniture
 
↓令人很想躺上去的臺灣科大主題牆,LOGO也設計得不錯。今年傾斜設計蠻流行的。
Wall Texture
Logo

↓實踐工設的主題"Out of the Box",值得所有人深思。(忘記拍特寫了,圖中自行車為Tma-curveSTYLE designed by foundKen)
Out of the Box
 
↓設計可以有很多可能(實踐工設)
Inspirations for a Cube Stereo
 
↓動態波影的燈光——"藏光",造型、做工都很到位。(實踐工設)
Hidden light
 
↓百家姓文字設計之一(朝陽科大)
Surnames on Red Egg

↓百家姓文字設計之二,個人認為這組略勝一籌,有做到創新。(建國科大)
Chinese Surname Character Design
Students

↓復古的"玉兔鉛筆學校"(朝陽科大)
Old School Theme Design
 
↓原住民的題材其實可以多開發,圖案是由蝴蝶組成——"原織原味"。(明志科大)
Aboriginal Theme Texture Design
 
↓最糟糕的展場設計獎,個人頒給長榮科大,作品完全被埋沒掉了,而且中間佔掉一大塊,嚴重壓縮參觀動線。
Traditional Theme Booth
 
↓有趣的開門式名片(臺中技術學院/"本草待續"組)
Cute Business Card

↓入圍學生戰戰兢兢地解說給決選評審聽(臺中技術學院)
Explaining Work

↓另一邊輔大應美的場地也有決選評審在打分數,這組"辦桌"在解說作品,這是展示小姐。
Work Demo
Tableware Packaging Design
Catering / Tableware Packaging Design
 
↓"歸白啟意"這組要呈現解碼生活的自我閱讀,於是日光燈也沾滿文字。(崑山科大)
Words on the Light

↓輔大應美的展場視覺很繽紛寫意
Colorful Drawing
 
↓古早作業簿封面竟然變成餅乾袋包裝(雲科大/"甲乙餅丁"組)
Cookie Package Design

↓又來一組有相同概念的設計,將日曆做成捲筒狀。這是雲科大的。
Toilet-Roll Calendar

↓嶺東科大的,個人認為較成功。
Toilet-Roll Calendar

↓上面這組的另外一件作品,簡約中見時尚(嶺東科大)
Dairy Design

↓雲科大的螢光黃燈牆
Neon lights
 
↓展現設計靈感的塗鴉與剪貼(景文科大)
Moodboard for Inspiration
Moodboard for Inspiration
↓裡面還有迷你造景(景文科大)
Miniature Room

↓離島觀光文宣設計,個人認為造型不錯,但配色可再斟酌。(台南科大)
Off Islands Tourism Design

↓不佳的展場設計,東西太多且都擠在小小的平台上,配置凌亂。(南台科大)
Confusing Booth Layout
 
↓很時尚的展場視覺(銘傳商設)
Booth Design
 
↓大葉大學的LOGO,影子交疊出有趣的圖案。
Shadows Can Be a Forest
 
↓超豪華水果禮盒,創作者說可以給總統府做外交用。(輔大應美)
Hi-End Fruit Packaging Design

↓輔大應美都很重視牆面的一體感("麻雀"組)
Majong Redesign

↓令人感覺非常舒服的一張海報(嶺東科大)
"The Touching Moments" Poster

↓敝校的攤位在三館,應該不難找。
SCAD Booth @ YODEX

看所有照片請按此

【相關文章】
YODEX 2008 新一代設計展

10 Comments:

  1. said...
    "↓原住民的題材其實可以多開發,圖案是由蝴蝶組成——"原織原味"。(朝陽科大)"是明志科技大學的視覺傳達系才對吧
    匿名 said...
    今年的確很可惜,很多學校都往實踐的方向走,但卻又卻學的四不像,展場是一回事,越來越多學校都有專刊,但是內容只能說慘不忍堵。

    實踐的平面設計隱藏在他們的專刊之中,也落實在整體,個人私以為關鍵就是在運用文字的部份,有跟他們的學生聊過,他們非常要求自的大小間距以及空間感,讓他們的專刊和展場都有著專業的感覺,但很多學校的專刊就只是放著畢業作品。

    以建國科大為例,裡面什麼字型都出現了,大小也不統一,甚至還把文字直接拉長拉寬,這實在太隨便了,中原這次真的很微妙,老牌的中原商設,裡面的圖像俗套不說,文字編排也相當粗糙,其他學校就不提了,除了高師工設專刊還不錯外,很多都需要重新思考,製作專刊的必要性。

    最後就是跟往年一樣,新一代淪為學生創意市集,滿滿的酷卡,小飾品,卻每件都還是團體製作,實踐再近來來受到注意,除了包裝成功,其中一點是在他們的畢業作品都是以個人為單位,去挑戰一項比較困難的製作。
    莫方 Oliver Wu said...
    謝謝 詞 的指正,已改好^^
    莫方 Oliver Wu said...
    謝謝 匿名 的寶貴意見。實踐的基本功很紮實,設計走向也很國際觀,個人一直很欣賞,但可惜的是媒體傳達系的風格有越走越窄的感覺,老實說個人感覺他們今年的設計沒有去年好,而且跟去年也很像,輔大也有一樣的問題存在。

    字體設計是最基礎,但是最可以看出設計功力的地方,這也是我在美國就學時教授們最強調的重點之一,另一個重點則是,他們不斷在問,你做的每一個設計的動機在哪裡,你的靈感怎麼來的。這兩點,個人認為是每個學視覺設計的人都需要深思的。

    今年沒空再去一次了,昨天其實也有點匆忙,沒有好好翻閱一下各家的專刊,謝謝您的補充。
    匿名 said...
    版主你好
    關於文中照片"實踐工設out of the box"
    圖中自行車為Tma-curveSTYLE designed by foundKen
    因為該產品已進入申請專利程序
    故請刊出時註明設計者與出處並尊重智慧財產權
    謝謝你的配合
    如有任何問題請洽foundken@yahoo.com.tw
    莫方 Oliver Wu said...
    謝謝 匿名(foundKen?) 的提醒,已加註。
    匿名 said...
    謝謝版主的更正
    如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by foundKen
    design hub 50 said...
    很棒的分享~ 希望更多設計師看到大大的建設性的看法,比較歐美不同的viewpoint~
    http://blog.boco.com.tw/blogs/designmap/archive/2009/5/19/1242.aspx

    貴校今年的攤位很優哦~

    台灣設計加油了~
    匿名 said...
    景文科大的貼是抄去年實踐傳媒所的外牆拼貼,不算有創意。如果你也跟我一樣逛了好幾年新一代,其實你會發現都是很多都是抄襲以往的創意,有些學校佈置甚至今年抄去年、去年抄前年…

    另外實踐設計的白色立體音響牆,其實是不能拍照的,因為我拍的時候就被學生制止,可能要撤下來比較好。
    莫方 Oliver Wu said...
    謝謝這位 匿名 朋友的意見。關於實踐照片的部份,在下的目的是希望激發閱讀者創作的動力,也儘可能加註出處,我想原創者應該可以體諒吧。
    關於設計靈感拼貼,個人並不認為是創意,會拍攝並放上來,主要因為這是美國設計創意的訓練之一,他們叫做Moodboard,個人也覺得是種非常好的方法,可以給設計創作者參考的。其實如果可能,個人會希望所有組別都展出他們的設計過程,這樣才能看出每一組在創作上下了多少工夫。

Post a Comment




 

Copyright ©2006-2011 Oliver J.P. Wu 吳榮邦(莫方) | Blogger Templates by GeckoandFly modified and converted to Blogger Beta by Blogcrowds.
No part of the content or the blog may be reproduced without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